
5月10日,國家發改委發布了《“十四五”生物經濟發展規劃》。這是我國首部生物經濟的五年規劃,明確了生物經濟發展的具體任務。
《規劃》提出了生物經濟發展階段目標:到2025年,生物經濟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,總量規模邁上新臺階,科技綜合實力得到新提升,產業融合發展實現新跨越,生物安全保障能力達到新水平,政策環境開創新局面。到2035年,按照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要求,我國生物經濟綜合實力穩居國際前列,基本形成技術水平領先、產業實力雄厚、融合應用廣泛、資源保障有力、安全風險可控、制度體系完備的發展新局面。
在發展目標方面,《規劃》提出生物產業融合發展實現新跨越,生物基材料替代傳統化學原料、生物工藝替代傳統化學工藝等進展明顯。
《規劃》明確了生物經濟4大重點發展領域:順應“以治病為中心”轉向“以健康為中心”的新趨勢,發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生物醫藥;順應“解決溫飽”轉向“營養多元”的新趨勢,發展面向農業現代化的生物農業;順應“追求產能產效”轉向“堅持生態優先”的新趨勢,發展面向綠色低碳的生物質替代應用;順應“被動防御”轉向“主動保障”的新趨勢,加強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。
在生物質替代應用方面,《規劃》提出滿足人民群眾對生產方式更可持續的新期待。著眼加快建設美麗中國目標,重點圍繞生物基材料、新型發酵產品、生物質能等方向,構建生物質循環利用技術體系,推動生物資源嚴格保護、高效開發、永續利用,加快規?;a與應用,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菌種與蛋白元件庫,推動生物工藝在化工、醫藥、輕紡、食品等行業推廣應用,構建生物質能生產和消費體系,推動環境污染生物修復和廢棄物資源化利用,確保生態安全和能源安全。
《規劃》明確要培育壯大生物經濟支柱產業,推動生物能源與生物環保產業發展。助力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。依托生物制造技術,實現化工原料和過程的生物技術替代,發展高性能生物環保材料和生物制劑,推動化工、醫藥、材料、輕工等重要工業產品制造與生物技術深度融合,向綠色低碳、無毒低毒、可持續發展模式轉型。運用功能型微生物、酶制劑等生物技術,推動實現水體脫氮除磷、重金屬土壤修復、固體廢物利用處置,推動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水平,發展污染物生物環境響應監測、生物降解和生物修復、生物資源回收利用等生物環保產業鏈,助力打贏大氣、水、土壤等污染防治攻堅戰。
《規劃》在推動生物能源與生物環保產業發展方面,提出生物能源環保產業示范工程。要求推廣應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制品,重點在日用制品、農業地膜、包裝材料、紡織材料等領域應用示范,推動降低生產成本和提升產品性能,積極開拓生物材料制品市場。促進竹纏繞復合材料技術發展,推動在城市綜合管廊等基礎設施建設中示范應用。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
友情鏈接: